启航彩

李冶:振興裝備制造業需要理性和信心

發布日期:

2009-11-27 09:08

新聞來源:

華中數控

字體顯示:

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
李冶:振興裝備制造業需要理性和信心

??? 作為一項國家戰略,振興裝備制造業不是件新鮮事。"一五"的156項中,有1/3強的項目是放在裝備制造業。建國后的前30年,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就是一條"自主創新"的路。但是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,說起來叫"以銷定產",實際上就是機械制造業能做什么,用戶就用什么。

????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大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,1983年國家上馬一大批重要項目。那時面臨的最大問題,就是這些領域所需要的技術和裝備國內解決不了。后來經過認真地研究,國務院出臺了110號文件,提出要抓緊研制一批重大技術裝備,成立了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,還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,掛靠在當時的國家經委,國務院各個部門的領導都是領導小組成員。

????當時確立的12個重大成套設備研發工作維持了10年多,1993年以后隨著政府機構的變化更替,逐漸開始趨于淡化。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后,大家感覺實行市場經濟了,想干啥就干啥,政府不要去管這么多了。重大辦最后演化成國家經貿委的一個司,后來隨著改革,這個司也沒了。

????進入21世紀以后,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,隨著國際化的不斷深入,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性又一次顯現出來。2004年國務院在大連召開了振興裝備工業座談會,這次會議是新一輪裝備制造業振興的一個起步點。會后決定出臺一個文件來指導裝備制造業發展。經過兩年不斷地統一思想,不斷征求各個方面的意見,不斷地求大同存小異,2006年,國務院8號文件才正式出臺,并在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加掛了"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"的牌子,推進工作落實。

????8號文件發出來以后,我們絕大部分同志歡欣鼓舞,國家終于又把裝備制造業放在了應有的位置上了。當然也有的同志看了以后覺得不夠解渴,說美國上世紀30年代就有《購買美國貨法》,日本上世紀70年代就有《機械振興法》,中國到了21世紀出臺一個政府文件還這么困難,由此可見振興裝備工業確實不是簡單的事情。不能期望短期就能取得重大的突破,它應該伴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進程而發展振興。哪一天我們國家的工業化實現了,裝備制造業也就振興了。換句話說,哪一天我們裝備制造業真正的振興了,那么我們國家的工業化也就真正實現了。

????結合這幾年的工作,談一點感受。

????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評價

????--"既不能妄自菲薄,更不能妄自尊大"

????我們應該志高氣昂地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自豪,為裝備制造業的成就而高興。

????第一,我國已經是世界裝備制造業大國。去年德國工業協會統計,從工業增加值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裝備制造業大國。過去我們一直說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或者第四位,至少企業數、從業人數、資產數等,在世界上是最大的。

????第二,我國一些重要機械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。我們已經連續五年大型發電設備的產量世界第一,在世界上有港口的地方就能看到振華重工,這是中國的驕傲。此外,機床工具、農業機械、工程機械等產量也遙遙領先。

????第三,我國裝備制造業體系相對完整。這不是一般的國家能夠實現的。當今世界也有很多裝備制造業的強國,比如瑞士的機床、儀表很強,瑞典的軸承世界第一。但從能夠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的發電設備、冶金設備、化工設備、交通運輸設備等重大成套設備,到最基礎的機床、軸承、液壓氣動密封件;從制造企業到設計院、研究所、工程貿易公司,在當今世界除了像美國、日本、德國等發達國家外,只有中國具有這套完整體系。

????但是,我們確實還沒有理由和資格妄自尊大。因為中國是世界裝備制造業的大國,但還不是強國:

????第一,國外有GE、西門子、阿爾斯通這樣的大企業,而我們國家一個都沒有。1984年機械工業部下放了企業,從那以后國家基本上沒有直接管機械企業。世界級的名牌大企業沒有培育出來,這一點不承認也不行。

????第二,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不夠強。比如說現在一方面風電設備投資很熱,但另一方面,80家風電設備制造廠中,有20個廠尚未生產出產品;有30家左右產量不到10臺,只是做了幾臺樣機;超過100臺的廠家不超過10家,其中超過1000臺的廠家目前只有3家。1.5兆瓦及以上高可靠的風機供不應求。

????核電關鍵設備也是如此。核電站的核島是由40多個總重量近1萬噸的大型鑄鍛件組成。全世界也只有日本制鋼等一、兩個企業可以生產,我們還在攻關。還有海洋工程裝備,是個非常特殊的行業,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不行。

????第三,很多領域里我們還是空白。比如大規模的天然氣液化、長距離天然氣管線傳輸設備等很多領域里,我們還沒有涉足。

????第四,基礎研發創新體系分散。過去機械部有很多大院大所,現在變成了小企業,很多都不行了。

????所以振興裝備制造業任重道遠,這是我多年工作的突出感受。

????當前的突出問題

????--"不好,不用,不管"

????所謂"不好",就是目前我們確實有些領域的產品不能滿足要求;所謂"不管",就是確實長期存在政府職能缺失的現象,國家兩次成立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,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;所謂"不用",以前是因為"不好"而"不用",簡單聽起來似乎還說得過去(但是在有些國家,甚至恰恰是完全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,不好也用,越用越好),現在確實存在著大量的"好也不用"的現象。

????政府促進裝備制造業振興的重點

????--"給錢不如給政策,給政策不如給機會"

????1983年人民日報曾進行過長篇討論--"國產設備大游行"。說的是太重生產的第一臺16立米電鏟,給誰誰不用,在國內轉了一大圈。所以"不用"是制約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最大問題。

????我在機械工業工作近30年了,總的感覺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創造性的產業,只要給它機會,就能夠通過創造附加值來擴大再生產,或稱可持續發展。所以下一步振興裝備制造業工作的重點,就應該放在如何抓住我們的市場資源這一中心環節上。

????工作中我們感到市場確實是最大的資源,稍稍用一下效果就不一樣。這幾年發改委跟原國防科工委配合,在重點企業的改造當中推廣國產高檔機床應用,效果就非常好。對于機床行業來講,這些機床都是頂級的,由于有了應用,就知道產品差在哪里。

????我們還出臺了一些政策,但需要落實。比如過去用戶成套進口整機是免稅的,而制造企業從國外進口一些關鍵的零部件和材料要加稅,這樣對用戶來講買國內設備比進口還貴,沒有積極性。現在把這個政策扭過來,但要經過嚴格的審查程序,每一次都動用了行業幾十位、上百位專家,一個一個審查。